栽培知识 分类
lol下注稻麦单产连续16年全省第一 解密江苏海安“丰收”背后的成功密码发布日期:2022-11-13 浏览次数:

  lol下注农业一直是海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闪亮名片,依托“一粒米、一滴油、一只蛋、一条鱼、一根丝”五个一产业优势,海安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今年,海安夏粮、秋粮再获丰收,稻麦单产连续16年全省第一,农业品牌金光闪亮。

  高标准农田 兜牢粮食安全底线月初,走进海安市开发区洋蛮河堑南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只见卡车来回穿梭装运泥土和建材,几台大型挖土机正挥舞着巨大的“手臂”,进行土地平整,开挖渠道。今年以来,开发区利用土地休作期,建设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新建泵站、水泥机耕路及明暗渠等基础设施,推动细碎土地“化零为整”。

  生产经营关键是技术,核心是人,对于农业生产来说,亦是如此。自2019年起,海安在南通率先推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的举措,着力培养和认定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搞点养殖业、做点小生意的崔世松,从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职业农民。刚起步时,他不懂农业生产,但如今已然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2015年,崔世松开始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他一边找书本学习,一边向农业专家讨教技术和经验。尤其是2019年,参加新型农民专题培训班后,他受益匪浅,真正从“门外汉”蜕变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认定着实让我受益匪浅,授课专家的丰富经验和科学种植指导,让我从中学习了很多知识,做到了稳产、高产,”海安长垎家庭农场负责人崔世松赞不绝口。目前,崔世松种植的1200多亩地每年保持着高产,年均水稻亩产均在650公斤以上、小麦亩产400公斤以上,其农场被评为江苏省示范农场。

  长期以来,海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才培养,今年以来,全市共举办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22期,培训小农户、大户、家庭农场主及返乡回乡农民工等共计2697人。截至2021年,全市共培育认定新型职业农民431名。目前,海安管辖范围内的农业种植、畜牧、水产经营主体共计3800多户,其中,规模种植大户520户,全市土地规模化经营占比达到80%以上。

  为农业赋能不仅是建立了一支规模庞大的职业农民队伍,2021年,海安推进农技人员资源整合,建立里下河、西南、东部、高新区、开发区五大区域农业服务中心,农技专家积极入户走访调查,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技术宣传、监测调查和试验示范,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让每一亩粮食生产都有科技支撑,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耕耘在千里沃野之上。

  近日,在海安市墩头镇的五一家庭农场,负责人陆华正在准备今年秋播的小麦种子,配水、配药、拌种,每一个步骤都十分仔细。“好种子,才会有好收成。”正如陆华所说,他非常注重种子的质量,五一家庭农场今年种植的农麦88和镇麦12都是经过各级农业部门层层把关、严格挑选和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今年由于天气有利,加上优良品种,该农场的小麦亩产达到了1000斤,实现了增产、增收“双增”效应。

  “经专家组、乡镇农技推广员以及种植大户三方投票后,我们会确定所补贴的优良品种。凡是购买这些品种且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的大户,均可享受补贴。”海安海农种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管怀锦告诉记者,海安对优良品种的推广、对适合海安本土种子追求的执著可以用“严苛”二字形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优质品种覆盖率全省绝对领先,二是更新速度全省最快。目前,海安种植的主要优良品种成为全省上升速度最快、种植面积最大的,且海安每年都要引进20个以上的稻麦新品种进行小区品比试验和大区的品比试验,对于优良品种,将第一时间进行大面积推广。

  走进海安市西场办事处壮志村的顾昌银家庭农场,今年刚大面积种植了水稻新品种“杨香玉1号”,这是当前全市最新试验推广的一个品种,这两天,已经进入成熟收割期,记者看到,金黄饱满的稻穗垂下了头。“像今年这个特殊年景,预计收到1300斤没有问题。‘杨香玉1号’这个品种好种、好管,特别是抗倒性极强,秸秆粗壮有弹性。”顾昌银一边忙,一边说。

  海安农业的“高产”密码除了良种、良法、良田之外,还在于海安积极打造走在全省前列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让张九萍吃下“定心丸”的正是村里的周小兵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周小兵也是王院村的一个规模种植户,种植800亩田的他拥有烘干机组、大型联合收割机、lol下注大型拖拉机以及无人机等机械30多台套,能够轻松服务周边大小农户几百户,全年服务面积6000至7000亩。其中,像张九萍这样的小规模种植户就有五、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