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分类
lol下注李忠华:农业大有文章可做发布日期:2022-11-14 浏览次数:

  lol下注“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给我们农民吃了定心丸。还提到要建设农业强国,这让我们基层人员感觉到我国农业发展将大有文章可做。”近日,党的二十大代表李忠华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李忠华是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老城镇胜利村农民,同时还是阳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书记。通过上述农业服务组织,李忠华带领乡亲们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和现代农机,开展保护性耕作,让粮食产量屡创新高。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位来自农村基层的党代表,李忠华告诉记者,自己将带领乡亲们继续从智能化、高效种植模式上下功夫,不断增加科技投入,把当地农村打造成人人向往的地方,让农民感到种地是非常体面的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在李忠华看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根本在于耕地,要努力做到藏粮于地。他在2013年成立农机服务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经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田机械化作业等,开展保护性耕作,让粮食产量连创新高。

  据李忠华透露,早在2015年,他所在的合作社就在推广保护性耕作上下功夫,目前已经全部用上秸秆覆盖技术,做到了免耕播种。同时,与中国农科院探索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lol下注给土地加上“营养餐”。

  “过去农民种地是重用轻养,现在是边用边养。通过耕地休耕轮作制度,让黑土地变‘肥’、变‘厚’、变‘松’、变‘软’。”李忠华说。

  十年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让中国人的饭碗端牢端稳。

  李忠华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合作社一直都在践行这一国家战略。种粮从播种到收获全过程实现机械化,小农户也能享受到社会化大生产的好处。

  “我们的农机农具都是智能化设备,种地靠高科技,包括北斗导航、无人机植保等。过去农民夏天打药都是大热天背着药壶。现在都是使用无人机,大大提高了劳作效率。”李忠华说。

  更加重要的是,他们通过运用现代的农业种植技术,让当地粮食产量稳步提升。李忠华表示,目前,自己所在的合作社经营耕地面积2.26万余亩,采用了秸秆覆盖二比空及宽窄行播种模式。并同多个科研院所合作,统筹运用项目资金,整合各级专家队伍,综合利用农机装备,集中在基地开展高产田建设工作。

  在2021年,李忠华所在的合作社土地全部采取保护性耕作,每亩节约成本70余元,亩产更是高达1860斤。

  早在2013年末,习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就提道:“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此次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新征程上“三农”工作作出新部署,为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换挡提速。

  李忠华表示:“习所作报告中关于‘三农’的内容,给我们这些基层代表吃了定心丸。接下来我要把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传递到当地的每家每户,带到田间地头。”

  据了解,李忠华依托所在的合作社拓展多种社会化服务,积极服务当地农民,努力为当地农业提质增效。

  其中,与中国科学院生态所合作“黑土粮仓”项目。生态所负责研发畜禽粪便集中处理技术,把项目资金投入到畜禽粪污处理和新型肥料研发等试验示范中,合作社提供示范基地,引导周边农户加入保护黑土地的行列。

  并且采用土地托管“保姆式”服务模式,保证农户每亩1500斤产量;种植管理“统分结合”服务模式,按农户需求及地块特点提供差异化农机、植保服务;技术咨询“样板对照”服务模式,新技术新品种现场比对展示。

  “通过这三种服务模式,让当地农户享受优质的社会化服务,提升农业的种植效率,进而促进‘三农’工作提质增效。”李忠华说。

  据了解,李忠华所在的合作社中有15名党员,他们都是合作社的骨干力量。“我们为每个党员都建立了示范区,党员要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不管是搞科研,还是种地,党员都要冲在前面。”李忠华说。

  对于未来,他表示将继续同当地农民一起进一步创新和探索农业耕种新模式,多种粮、种好粮,做好农业的大文章。

  除《中国经营报》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经营网立场。

  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营网” 或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经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营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 邮箱:/li

  国台品牌价值稳居贵州白酒第三、中国白酒第十, 向“中国新名酒”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