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分类
lol下注领航中国·我们的新时代 南繁:育良种 再造农业发展新引擎 攥紧“中国种子”发布日期:2023-03-25 浏览次数:

  lol下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海南沿着习指引的方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海南新时代的建设成果也在每个人的身边。海南省融媒体中心(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在“领航中国”总栏目下开设“我们的新时代”专栏,展现十年来海南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聚焦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蓬勃生机,展现海南全省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建设者在全面深化改革道路上阔步向前的坚定信心。这些身边最真切、最动人的变化,也最能勾勒出海南新时代发展的奋进图谱。敬请关注!

  寒露后的三亚,阳光依然很晒,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技术员陈灿站在稻浪中,没一会便满身大汗。但陈灿顾不上擦拭,汗珠顺着脸颊滴在记录本上。

  10月6日晚,刚从成都回到三亚,陈灿第二天就往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跑。那里,有他一直牵挂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项目。如果今年晚造试验测产能达到亩产590公斤,将为筛选抗病虫能力强、超高产的杂交稻新组合奠定基础。

  国无农不稳,农以种为先。如今,乘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东风,“南繁硅谷”正加快科研配套服务区建设,构建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服务全国的“育繁推服”种业全链条,攥紧“中国种子”。

  “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是袁隆平院士生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的攻关目标。

  2021年10月26日,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测产,晚稻平均亩产660.36公斤。加上早稻平均亩产926.5公斤,双季亩产达1586.86公斤,不仅实现袁隆平院士生前的愿望,也创海南水稻双季历史最高纪录。

  “910公斤!”今年5月6日,经过测产专家组计算,早稻平均亩产成绩单出炉。这意味着晚造亩产只需590公斤,就可再次实现攻关目标。10月13日,专家将在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再次进行测产。

  “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目标的实现,对于种业创新来说,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南繁重要性可想而知。

  据海南省南繁管理局统计,每年有来自全国29个省(市区)超过800家种业单位、超8000名科技人员在海南从事南繁育制种工作。这其中包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玉米大王”李登海等一大批农业专家。

  每年,有超过300万份的育种材料及品种进入南繁区。新中国成立以来育成的近3万个农作物新品种,70%以上经历了南繁加代和选育,为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关键支撑。

  南繁60多年来,南繁育种已由过去的以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育种为主,正在向棉麻、油料、薯类、水果、蔬菜、花卉、药材、林木以及水产、畜禽等领域拓展,覆盖物种40多种。

  “我连续几年选种的‘津绿18号’就是南繁的科研成果。”拿到三亚市农业农村局、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发放的优质嫁接苗后,种植户苏祥海非常高兴。

  “津绿18号”是由过去黑籽南瓜砧木嫁接青瓜改为黄籽南瓜砧木嫁接而得。“这一品种具有抗旱、抗病毒性强等优点,嫁接后25天左右就能挂果,提前5至7天,这符合海南冬季瓜菜提前上市的需求。”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孔祥义说,嫁接青瓜每亩比普通品种高出2000公斤到2500公斤,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助力乡村振兴。lol下注

  南繁育种承担着保障用种安全的重任,是种业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从而实现藏粮于种的重要支撑。

  “作为粮食主销区,海南粮食自给率仅约35%。‘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项目使海南获得一批高产新品种和配套高效栽培技术,相关成果将推动粮食生产增产增收。”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

  “南繁既是突破性品种培育的加速器,还是民族种业走向世界的跳板。”隆平高科副总裁、水稻首席专家杨远柱说,当前,中国杂交水稻技术至少在全球40多个国家开展试验示范,年种植面积逾600万公顷,一般产量比当地常规稻每公顷提高2吨。

  构建南繁“育繁推服”种业全链条中,南繁育种科研人员一直探索改变“两头在外、中间在琼”的南繁模式,努力将南繁基地的资源优势就地转化,再造农业发展新引擎,助力乡村振兴。

  来海南进行南繁育种7年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海南分子科研育种基地高级工程师刘华招一直追逐“将南繁成果留在海南,打造属于陵水的特色产品”梦想。

  根据陵水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刘华招从大量南繁材料中选择适合当地应用的优质材料与“泰香”配组,与海南优质山兰稻佳品配置杂交组合,培育出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新材料——“南香丝禾”。

  经过几年的繁育、加代,目前,这一南繁成果转化迈出可喜一步,平均亩产达512公斤。“米粒洁白、晶莹剔透,米质达到一级米品质。”这是评审专家对这一南繁转化成果的评价。

  优质瓜菜保供种方面,近几年,三亚市农业农村局一直致力于推广良种、良苗。除给种植户发放良种外,还送去优质茄子、青瓜嫁接苗。

  “今年,三亚将依托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以及集中育苗大户培育优质茄子、青瓜等种苗,以工厂化育苗方式集约化培育瓜菜种苗800万株,保障今年冬春季瓜菜种苗生产供应。并以优惠价格提供给农户,减轻农民育苗负担,促进农民增收。”三亚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陈秀坛说。

  目前,三亚冬季瓜菜种植,通过繁育良种,推广良苗,在青瓜、豇豆、辣椒等品种,基本实现“海南菜”主要用“海南种”,从而攥紧“中国种子”。

  作为一名年轻的从事水稻南繁育种人员,袁隆平院士生前提出“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目标有多重要,我心里非常清楚。非常幸运的是,我能参与到这一攻关项目中。这在我的南繁育种生涯中,是怎么也抹不掉的浓重一笔。

  在海南,受水稻生育期较短、气温高等条件影响,水稻很难高产。因此,与湖南、云南等地方相比,在海南要想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的攻关目标,难度不小。

  但在海南实现“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目标,意义却比湖南、云南等地要大得多。因为,海南与东南亚纬度相近、气候相似,实现目标对推进国际合作,引领带动海南水稻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示范价值和促进作用。

  与去年第一次实验就创海南水稻双季历史最高纪录的喜悦相比,今年的实验,我心里是忐忑的。水稻种植遇上气温低时,容易发生烂秧、死苗等。今年早稻试验开始后,海南先后遇到几个倒春寒,这对水稻生长非常不利。好在经过我们科研人员及时通过秧盘育苗、药肥“双减”、使用诱抗素等技术一路攻克难题,为早稻丰收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平均亩产910公斤”,当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宣布2022年早稻测产数据时,我一直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根据袁隆平院士生前的设想,早稻达到亩产900公斤、晚稻达到亩产600公斤就能实现目标。晚稻种植后,我们继续加强管理,希望再实现攻关目标。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去年已实现杂交水稻双季平均亩产1500公斤的攻关目标,为何今年还继续试验?

  为再次实现攻关目标,晚造种植中,我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晚造实验管理上。一有空,就往田里看。特别是遇到干旱天、阴雨天、台风天前后,都会到田里观察实验田的水稻长势。前段时间,得知台风有可能影响三亚后,心里一直担心。万一台风暴雨影响,实验田的水稻就有可能倒伏。如果是这样,晚造实验就会前功尽弃,好在台风没有影响。